第322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第十小说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22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2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

  第324章新皇的第一把火

  计划是计划,执行是执行。

  所以既要有计划,还要有实施方案,现在陈景恪他们制定的就是实施方案。

  说白了,就是将大计划进行分拆,然后将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部门去做。

  这个过程有多繁琐,只是想想就知道。

  陈景恪和众人一起忙碌了五六天,整个人都麻了。

  在一次休息的时候,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。

  然后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,娘的,这些日子的罪完全是自找的啊。

  他马上起身找到朱标,说道:“陛下,咱们似乎把事情的顺序弄错了啊。”

  朱标一头雾水的道:“什么弄错了?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您看啊,我们是陛下的幕僚,负责把您的想法变成计划。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陛下,我建议先给内阁票拟权,驳斥权等五年计划实施之后再给。”

  既然如此,何不先完善内阁,然后双方一起干活呢?

  干活的过程,也是学习了解的过程。

  很多时候就是如此,我做不做,会不会做,那是我自己的事情。

  “然后我们把五年计划的内容告诉他们,再帮助他们制定实施方案。”

  国家发展计划,是前所未有的东西。除了他的幕僚团队,就基本没啥人知道。

  “所以,您现在应该做的,是把内阁制度完善起来。”

  朱标想了想,好像确实如此。

  “论证和执行权,是内阁的事情,对吧?”

  就是从不同的群体,挑选成员进入内阁。

  只是为了防止儒家掌控内阁,需要对内阁成员的成份进行限制。

  再加上朱标新皇继位,也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。

  反过来说,如果内阁无视幕僚的越权行为,那朱标会不会经常找幕僚干内阁的活儿?

  这就需要幕僚团队手把手去教。

  陈景恪郁闷的道:“那现在制定实施方案,应该是内阁的工作,我们在这忙活啥呢?”

  内阁也同样不知道,他们如何来执行?

  那属于越权,侵犯内阁的权力,这事儿是很严重的。

  这是自然的,内阁不了解实施方案,就没有办法执行五年计划。

  我可以邀请你来帮忙,但你绝对不能随便伸手。

  等方案制定好,内阁也能了解国家计划的内容了。

  换成朱元璋,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我就硬做,谁不服就杀谁。

  这就触犯了儒家的利益,必然会遭到激烈反对。

  朱标不一样,他更希望用政治手段,解决政治问题。

  时间长了,内阁就被架空了。

  陈景恪连忙摇头道:“不不不,陛下您想啊,我们把实施方案做好了,到最后还是要一点一点的给内阁做解释。”

  于是,他并未直接扩大内阁的权力,而是先对其成员的选拔做出了限制。

  “如果内阁不同意这个方案,他们就会自己去做……”

  “而且我敢保证,内阁肯定不喜欢我们替他们做实施方案。”

  朱标恍然大悟,笑道:“这不是内阁现在还不完善吗,就只能麻烦你们了。”

  到时候直接就可以执行。

  之前已经制定好的政策,给予内阁票拟和驳斥权。

  “这才是符合官场规矩的做法。”

  朱标点点头:“是如此没错。”

  省去了很多麻烦,还避免了越权的问题。

  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,大家已经接受了新内阁的选人制度。

  没有票拟和驳斥权,内阁只是幕僚机构,儒家并不重视,对这种改革没有发表什么意见。

  这是权力界限问题,实施方案应该内阁做,现在幕僚群体帮忙做了。

  “而且这么做我们也轻松,内阁能学到新东西,两全其美啊。”

  比如不准兼职之类的。

  并且对内阁的权力,做出了限制。

  想到这里,朱标终于点头道:“是我疏忽了,这就将内阁进一步完善。”

  “给了内阁票拟权之后,按照选人标准,对内阁成员进行一次替换。”

  先给票拟权,不给驳斥权,朱标能理解。

  所谓内阁权力,其实就是借用的皇权。

  皇帝一次性借出去太多权力,必然会引起朝局动荡。

  分批次一点点给,能更加平稳的度过。

  况且,五年计划是前所未有之事,给了内阁票拟权,他们要是反对可就尴尬了。

  朱标不能理解的是,为何要替换内阁成员:

  “现在的内阁学士久经锻炼,已经熟悉了工作,且我用着也较为顺手……”

  陈景恪解释说道:“首先就是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,虽然内阁的权限扩大了,但之前的选人标准继续执行。”

  “甚至陛下可以再次强调,内阁选人标准永为定例。”

  “若谁想改变这个标准,那么皇帝就可以收回票拟和驳斥权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,为了不给君主收回权力的借口,百官将会拼死拥护这规定。”

  朱标不禁颔首,这个办法确实不错。

  内阁限制了皇权,而皇权保留了掀桌子的能力。

  谁想搞一家独大,皇帝直接废了内阁,实现大权独揽。

  为了不给皇帝掀桌子的借口,百官肯定会严格遵守选人标准的。

  内阁各派系相互制衡,而皇权又和内阁相互制衡。

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权力失控。

  朱标并不介意皇权受到制约,他很清楚,指望后世子孙都是明君是不现实的。

  有一个机构,可以稍微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为,大明的国祚就能多坚持几年。

  只不过这个想法他没有告诉别人,也不方便告诉别人。

  陈景恪不知道朱标内心所想,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想法:

  “现在的内阁学士做的虽然不错,但他们的起点太低了。”

  “即便有朝廷的任命,部堂高官又岂会听他们的?”

  还是那句话,部堂高官都是二品大员。

  人家奋斗了大半辈子才爬到这个位置,会听你们五品官的?

  “所以以后的内阁学士,尽量从部堂高官和封疆大吏里面选拔。”

  “如此,他们就拥有足够的威信和执政经验,可以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。”

  朱标再次颔首,内阁成员的选拔标准,既要在基层工作过,还要在边疆省份执政过。

  从基层一直干到部堂级高官,执政经验自然是非常丰富。

  足以胜任内阁工作。

  “且为了防止有人贪恋权势,最好对内阁学士的任期做出规定。”

  “大明的国家计划,以五年为一期,所以内阁学士的任期最好以五年为一届。”

  “最多连任一届,也就是十年。”

  “期满,即便他做的再好,都要退位给新人。”

  朱标再次点头,一个人当二三十年的内阁学士,他不是丞相也是丞相了。

  对任期做出硬性规定,确实可以有效杜绝权臣的出现,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。

  朱标和陈景恪谈了许久,最后一次对内阁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。

  次日早朝,朱标宣布给予内阁票拟之权。

 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,落针可闻,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御座上的朱标。

  扩大内阁的权力?我们没听错吧?

  下一刻……

  “嗡……”朝堂和炸开了锅一般,变得嘈杂起来。

  朱雄英双手揣在袖子里,低声对陈景恪说:

  “啧,群臣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,真热闹啊。”

 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,幸灾乐祸的道:“你高兴什么,陛下说了,让你领内阁事。”

  朱雄英表情一僵,我的自由,么得了。

  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,眼珠子一转笑道:

  “嘿嘿……你是太子伴读,懂吧……”

  这下轮到陈景恪表情僵住了,娘的,你们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。

  群臣可没功夫理会太子和太子伴读说悄悄话,此时他们依然处在震惊之中。

  爹废除丞相,实现大权独揽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shi8.com。第十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shi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