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9章 用工荒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第十小说网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309章 用工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09章 用工荒

  举目望去,数十里数百里都是人家的地。

  大‘清官’徐阶,拥有四十余万亩土地,半个松江府都是他家的。

  一千亩地对人家来说,就是蚊子腿。

  这些人还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,在地方他们能架空朝廷官吏,在朝堂能左右国家政策。

  前世的大明,在一定程度上,可以看做是亡在这群人手里的。

  如果朝廷不分青红皂白,将大地主小地主一起打,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。

  生产力决定了,士绅地主对基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,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。

  如果将他们逼迫的太紧,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。

  适当的妥协,换取政策的通行和国家的稳定,是值得的。

  所以对待不同的地主,要区别对待。

  允许留下一千亩,是用来安抚小地主的。

  虽然他们依然会感到肉疼,但并不致命,不会跳出来造反。

  然后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,削弱他们的力量。

  等大地主被瓦解,百姓见识到商业的利润,开始主动从事商业的时候。

  再提高税率把小地主分拆成富户,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。

  欲速则不达,很多政策要一步一步来。

  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三代君主接力,很少有完不成的政策,没必要太着急。

  而且古代亩产也就一两石,再除去种子、田税和其他投入,也就剩不下多少了。

  一千亩地,最后能入库几百石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了。

  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。

  可对于地主大户来说,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。

  尤其是对陈家这样的顶级权贵家庭,这点产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。

  所以福清才会如此着急:“一千亩也不够啊……”

  陈景恪安抚道:“别急,朝廷自然不会不考虑到大家的难处。”

  “虽然收紧了土地政策,却放宽了对商业的管制,以后大家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赚取钱财。”

  “只不过勋贵官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经商,需要通过别人的手才行。”

  说白了,就是需要白手套。

  这么做的目的,其实还是源于华夏传统:打压商人阶层。

  如果直接允许权贵官僚经商,那就是变相提高商人的地位,国家会被动走向类似于资本主义的道路。

  最终的结果就是,商人掌控一切。

  商人掌权的害处,这里不多赘述了。

  虽然在事实上,权贵官僚往往会通过白手套经商。

  可有了这层遮羞布在,经商就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为,是低人一等的。

  这一点在意识形态方面,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能影响到思想文化和政策的走向。

  作为穿越者,陈景恪又岂能不明白这一点。

  所以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,他就强调,权贵官僚经商必须通过代理人。

  且必须要向朝廷报备,具体从事了哪些行业,便于朝廷监管。

  听完他的解释,福清也知道事情已成定局,但还是有些闷闷不乐:

  “经商哪有买地稳妥啊。”

  连她都认为经商不稳,可想而知其他人会怎么想。

 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压力巨大,却并没有表现出来,说道:

  “海贸兴起后,棉布和丝绸供不应求,要不建几座纺织作坊吧。”

  福清无奈的说道:“纺织需要大量人力,朝廷采用均田制,大部分百姓都分到了土地,现在上哪雇人来做工啊。”

  陈景恪心中一动,问道:“现在人手很缺吗?”

  福清点头说道:“缺,缺的厉害。比起三年前,工钱翻了一倍,还是找不到足够的人。”

  “很多人都开始想办法,从国外购买奴仆来做工了。”

  陈景恪眉头一挑,追问道:“从外面购买奴仆?”

  福清说道:“是啊,有从南洋购买的,还有从日本、虾夷、辽东等地购买的。”

  “现在大街上时常能看到,模样和肤色不一样的奴仆。”

  陈景恪疑惑的道:“为何我没见过?”

  福清白了他一眼,说道:“你整日不是皇宫就是家里,见不到不是很正常吗。”

  “而且洛阳是京畿之地,对没有户籍的外来人员检查很严格。”

  “女奴还好,很容易就能拿到朝廷颁发的居住证明。”

  “那种做工的奴仆都是私下买入,哪敢带到这里来,在外地倒是挺多的。”

  这是朝廷有意为之,女奴只要身体健康,基本都能拿到居住证。

  工作一定年限,或者嫁人生子,直接就可以落户到夫家。

  外来的男奴想拿到居住证就很难了,基本上只有矿工一类的,才会被允许进入。

  落户几乎不太可能,除非有重大贡献。

  当然,整体被兼并的国家和部落除外,那种可以集体拿到户籍。

  陈景恪又仔细询问了奴工的事情,不过福清也多是道听途说,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。

  他也只能将此事默默记载心里,回头让蒋去好好查一查。

  此事可大可小,必须要慎重。

  倒不是他狭隘,非要搞什么纯正血统什么的。

  但就算要民族融合,也不能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融进来,必须要有个门槛。

  否则前世的欧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  非法流入的奴工,素质能高到哪里去?

  一旦泛滥开来,必然会成为隐患。

  不过这些都没必要和福清说了,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,他就继续聊起了经商的事情。

  最终的结果还是买几条船。

  “以后朝廷每年都会往外派遣官方船队,让咱们的船跟着去就可以了,稳赚不赔的买卖。”

  “等过上几年,再看情况做别的生意。”

  福清也没有办法,只能同意了这个方案。

  之后她就开始奔波着四处买船。

  现在的海船可不好买,各大船厂排队都排到数年以后去了。

  即便她贵为公主,也颇费了一番功夫,才从别家手里买了一大四小五艘船。

  至于家里的地,则出售给了朝廷,只留下了两个五百亩的庄园。

  就在他们家忙碌的时候,别家也没闲着。

  官僚士绅集团,在忙着鼓动百姓抵制新政。

  而勋贵阶层,已经开始着手分拆自家的土地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ishi8.com。第十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ishi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